惊现!广西代购越南“异曲同工”:跨境医疗黑市暗流涌动,隐患重重

南宁讯——近日,一则关于广西边境地区代购越南“异曲同工”治疗药物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。所谓“异曲同工”,指的是在越南境内,以相对低廉的价格,购买到与国内治疗某些疾病效果相似,甚至宣称疗效更佳的药物。然而,在看似“价格优势”的背后,却隐藏着药品来源不明、真伪难辨、不良反应风险高等诸多问题。此次事件揭示了跨境医疗黑市的暗流涌动,以及底层民众对医疗资源需求的渴望与无奈,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

惊现!广西代购越南“异曲同工”

事件的起因,源于一名身患慢性疾病的网友“小芳”(化名)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帖。小芳在帖子中分享了自己通过代购从越南购买治疗药物的经历。她表示,在国内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,听闻越南的同类药物价格更低廉、效果更好,便尝试通过熟人介绍的代购渠道购买。小芳晒出了药物的照片,并详细描述了服用后的感受,声称病情有所缓解。帖子迅速引发了大量关注,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询问代购方式、药物名称等信息,甚至表达了强烈的购买意愿。

然而,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,质疑声也随之而来。许多网友指出,小芳购买的药物来源不明,未经国家药监部门审批,其真实疗效和安全性无从考证。更有医学专家指出,跨境购买药物存在巨大的风险,轻则延误治疗,重则危及生命。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会通过伪造、假冒等手段,以次充好,牟取暴利,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
记者随即展开调查,发现广西边境地区长期存在着类似的“代购”现象。这些代购者主要活跃在越南边境一带,通过微信、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。他们往往利用语言优势和地理优势,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。代购的药物种类繁多,涵盖了治疗慢性病、美容养生、甚至一些特殊疾病的药物。

一位长期在边境地区从事贸易的知情人士透露,这些代购渠道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:

药品来源不明,真伪难辨: 很多代购的药物没有正规的生产批号和来源证明,真伪难以辨别。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会掺杂其他成分,冒充正品,给患者带来健康隐患。

未经审批,安全性无保障: 跨境购买的药物未经国家药监部门审批,其质量、成分、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。

缺少专业指导,用药风险高: 患者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,自行购买、使用药物,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,导致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
维权困难: 一旦出现问题,患者很难进行维权,甚至可能面临“人财两空”的困境。

此次事件背后,反映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、医疗费用高昂、以及部分民众对新型治疗手段的渴望等社会问题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,医疗资源相对匮乏,患者往往面临着看病难、看病贵的困境。而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,如靶向药物、免疫疗法等,由于价格昂贵,也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对“低价药”的需求,为跨境医疗黑市提供了生存空间。

对此,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加大对边境地区跨境医疗行为的打击力度,重点查处非法销售、走私未经审批的药品行为。同时,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跨境购药风险的认识,引导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医疗服务。

专家也呼吁,要从根本上解决跨境医疗黑市问题,需要多管齐下:

优化医疗资源配置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: 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,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,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
完善医疗保障体系,减轻患者负担: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,提高报销比例,降低患者自费比例,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
加强药品监管,打击非法药品交易: 加大对药品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药品交易行为,保障公众用药安全。

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风险意识: 通过多种形式,向公众普及跨境购药的风险,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医疗服务,避免上当受骗。

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。在追逐“低价”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关注药物的安全性、有效性,以及正规医疗渠道的重要性。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力措施,加强监管,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,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享受到安全、有效的医疗服务。同时,也希望媒体能够持续关注此类事件,发挥舆论监督作用,共同推动医疗环境的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