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大来袭!青少年电子烟成瘾危机,厂家直销“不言而信”陷阱浮现

重大来袭!外烟爆珠香烟批发厂家直销“不言而信”

北京,2023年10月26日讯 – 近日,一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,我国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呈现爆发式增长,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。这一令人震惊的数据,再次将电子烟,尤其是带有诱人爆珠口味的“外烟”电子烟,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调查发现,不少商家通过网络平台,以“厂家直销”、“不言而信”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,绕过监管,向未成年人兜售电子烟产品,为青少年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

这份报告指出,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的急剧上升,与电子烟口味的丰富多样密切相关。近年来,各类水果、甜品口味的电子烟产品层出不穷,而这些产品中,又以“外烟”品牌最为泛滥。这些“外烟”往往包装精美,设计时尚,更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潮、渴望尝试的心理。而“爆珠”这一设计,更是让电子烟的口感变得更加多样化,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群体。

“孩子们觉得爆珠的口感很特别,而且很酷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班主任向记者反映,她所任教的班级中,已经有部分学生偷偷使用电子烟。“我们老师也尝试过劝阻,但孩子们往往会辩解说这是‘外烟’,没有尼古丁,或者尼古丁含量很低,不会上瘾,所以可以放心使用。”

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医学研究表明,即使是“尼古丁含量较低”的电子烟,也存在成瘾风险。长期接触尼古丁,会对青少年大脑发育造成损害,影响记忆力、注意力、情绪控制等,甚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。此外,电子烟中所含有的其他化学物质,如丙二醇、甘油等,长期吸入也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
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一些网络平台成为了“外烟”电子烟销售的重灾区。一些商家打着“厂家直销”、“货到付款”、“不言而信”等幌子,通过微信、QQ等社交媒体,以及电商平台上的隐蔽店铺,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。他们往往会伪装身份,以成年人的身份与未成年人进行交易,甚至会通过“暗语”来规避监管。

人物故事:小林与“爆珠的诱惑”

16岁的小林(化名)是电子烟受害者之一。在同学的引荐下,他接触到了“外烟”电子烟。“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,同学说爆珠口味很好,我也想试试。”小林回忆道。他通过一个微信群,联系上了一个自称“厂家”的人,购买了一盒水果口味的爆珠电子烟。

“他们说质量有保证,绝对正品,而且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。”小林告诉记者,卖家承诺“不言而信”,如果产品有问题可以随时退换。在最初的几周,小林只是偶尔抽几口。但随着对尼古丁的依赖,他开始频繁使用电子烟,最终发展到每天一包的程度。

“现在不抽就难受,脑子里一片空白,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。”小林懊悔地说,电子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。他还尝试过戒烟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“我真的很后悔,现在只能努力戒烟,希望可以摆脱电子烟的控制。”

背景:监管的缺位与市场的逐利

青少年电子烟成瘾危机的背后,折射出监管的缺位和市场的逐利。我国目前对电子烟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,导致一些商家有机可乘。虽然《电子烟管理办法》已经出台,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,但网络销售监管力度仍然不足。一些商家通过伪装、隐蔽等手段,规避监管,继续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产品。

另一方面,电子烟市场竞争激烈,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,一些商家不惜铤而走险,通过非法渠道获取“外烟”产品,并以低价、诱人的宣传方式吸引消费者。他们利用青少年好奇、缺乏辨别能力等特点,将电子烟产品包装成时尚、健康的产品,欺骗消费者。

专家呼吁:加强监管,保护青少年健康

针对青少年电子烟成瘾危机,专家呼吁,要从多个方面入手,加强监管,保护青少年健康:

完善监管体系: 加强对电子烟生产、销售、流通环节的全链条监管,完善网络销售监管措施,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。

加大宣传教育: 加强对青少年电子烟危害的宣传教育,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辨别能力,让他们远离电子烟的诱惑。

建立有效的戒烟干预体系: 针对已经成瘾的青少年,建立完善的戒烟干预体系,提供专业的戒烟指导和帮助。

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: 家长和学校应密切配合,共同关注青少年电子烟使用情况,及时发现问题,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。

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保护他们的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有关部门、社会各界、学校、家庭,都应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抵制电子烟的侵袭,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、安全的成长环境。 “厂家直销”、“不言而信”等承诺,最终不过是商家为了逐利而设下的陷阱,而孩子们付出的代价,却是他们宝贵的健康。我们必须警惕,并积极采取行动,防止悲剧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