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于发现!如何在微信里网购“七手八脚”:老年人数字鸿沟下的艰难“触网”之路
引言:
数字时代浪潮滚滚向前,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然而,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,却有一群人被远远地抛在后面——老年群体。他们面临着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,尤其在网购领域,复杂的流程、陌生的界面以及对风险的担忧,都让这群习惯了传统购物方式的老年人望而却步。最近,记者深入社区,走访了多位老人,试图揭开他们在微信等社交平台网购时的种种困惑与挣扎,并探寻解决之道。
近年来,中国网购市场蓬勃发展,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。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,由于学习能力、认知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差异,他们往往无法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,更别提复杂的网购流程。
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为10.67亿,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1.3%。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老年群体在互联网普及方面的滞后。而在网购领域,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支持,许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或亲友的帮助才能完成购物,甚至完全放弃了这一便捷的购物方式。
记者采访了居住在上海市杨浦区的老年居民王奶奶。王奶奶今年78岁,独自居住,平时生活自理,但子女由于工作繁忙,很少有时间陪伴。王奶奶的“七手八脚”网购经历,正是当下许多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困境的缩影。
“我以前就喜欢去菜市场买菜,货比三家,心里踏实。” 王奶奶叹了口气说道,“可是现在年纪大了,腿脚不方便,去一趟市场很辛苦。听说微信上也能买菜,方便多了,可我就是搞不懂。”
为了解决买菜难题,王奶奶尝试在微信上购买蔬菜。在邻居张阿姨的指导下,她终于学会了打开微信小程序,找到了社区团购的入口。然而,接下来的操作却让王奶奶“晕头转向”。
“首先要选菜,页面上的字太小了,我看不清。”王奶奶指着自己的老花镜说,“好不容易找到了想买的菜,又要填写地址,付款,我总是弄错,不是把地址写错了,就是付不了款。”
王奶奶回忆说,有一次她想购买一斤西红柿,但由于操作失误,竟然购买了十斤。她只好联系团购群主退款,但过程也颇为曲折。最后,还是在张阿姨的帮助下,才解决了问题。
“买东西的时候,我总是担心被骗,不知道哪个是真的,哪个是假的。” 王奶奶坦言,“我害怕那些假冒伪劣的商品,也害怕钱被骗走。”
王奶奶的经历并非个例。许多老年人在微信等平台网购时,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。他们往往难以辨认复杂的界面、对支付安全感到担忧,也缺乏有效的售后保障。
社会问题: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
王奶奶的遭遇反映了数字鸿沟给老年群体带来的多重挑战。
学习障碍: 智能手机界面复杂、操作流程繁琐,加上老年人学习能力下降,导致他们难以掌握网购技能。
视觉障碍: 手机屏幕字号小,页面元素繁多,对视力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。
心理障碍: 害怕被骗、担忧支付安全,以及对售后服务不了解,都增加了老年人网购的心理负担。
信息不对称: 无法及时获取商品信息、价格信息,容易被误导,甚至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这种数字鸿沟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,甚至被孤立。
解决之道:多方努力,共建“银发友好”型社会
针对老年人网购难题,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,共同努力,构建“银发友好”型社会。
企业责任: 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,优化界面设计,简化购物流程,提供专属客服,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。
社区支持: 社区应组织志愿者团队,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指导,帮助他们掌握网购技能。可以开设老年人网购培训班,普及手机使用知识和网购安全知识。
子女关爱: 子女应多花时间陪伴父母,帮助他们学习智能手机和网购技巧,解答他们的疑问,提供技术支持,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。
媒体宣传: 媒体应加大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关注,宣传老年人网购的成功案例,鼓励社会各界参与,共同推动解决问题。
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,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只有让老年人也能轻松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,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包容。我们期待着,有一天,王奶奶们可以轻松地在微信上“指尖购物”,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,而不是“七手八脚”,步履维艰。数字鸿沟的填补,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。